荒謬
a
「荒謬」不是單純的搞笑,也不是怪。
最核心的意思是:
現實的「規則」和行為的「呈現」之間完全不對齊,卻又一本正經地存在。
所以它的力量來自 不合理得太合理。
例子:
一個人穿著青蛙蛙鏡、拿金色蓮蓬頭當麥克風、像開演唱會一樣深情飆唱 —— 對於「他此刻的情緒」完全合理,
但放在「客觀世界」又莫名滑稽。
衝突本身就是荒謬。
更精準的說:
荒謬 = 行為和場景的格局不對等
(私人式巨量投入 × 公開式微不足道)
這也是為什麼它會刺中孤獨感:
因為人正在用「戲劇級強度」抵抗「日常級無聲」。
b
要「看見荒謬」,其實不是靠知識,而是靠對齊落差。
你一旦意識到「我以為的」和「實際發生的」之間,有一個永遠無法補平的縫,就會感覺到荒謬。
✅ 判斷公式(非常實用)
當內在預期 ≫ 外在容器
荒謬就會浮出來
✅ 什麼時候最容易看見?
情境 為何會浮現荒謬
非常認真投入日常小事 情緒規模 > 場景規模
遇到制度或規則 個人生命 > 制式格式
夜深或獨處 世界沉默 = 找不到對答
態度與結果不成比例 期待 ≠ 現實
✅ 一個最具體的感覺
不是「好笑」
也不是「悲傷」
而是
突然覺得“我怎麼在這裡做這件事”
那一瞬間像靈魂抽身
旁觀自己
看到人類狀態本身的“卡關”。
✅ 三種發現方式
發現路徑 觸發點
① 觀察外界 別人過度投入、制度荒唐、社會儀式
② 觀察自己 一種莫名的脫格感:「我竟然……」
③ 觀察期望 一發現期望與事實沒對上,就看見裂縫
✅ 荒謬感出現的訊號
你突然笑,但其實不是為了搞笑
你突然沉默,不知道怎麼面對
你不是受傷,而是失重
有種「我是在演給誰看嗎?」的錯位感